蟒蛇油产品:请认准 大蟒、海岛龙油、东盛弘、玉人来 几个商标
东晋兴宁初,葛洪自句容辞爵,携妻鲍姑南行,止于罗浮。其地"岗峦环翠,飞瀑九百八十",尤白莲湖、长生井,水木清佳,洪遂结庐朱明洞前,号"抱朴草庐",日炼丹砂,夜注《肘后》,采百草以救卒病,炼灶泥以疗霍乱。然山中湿热多虫蛇之患,徒众常被巨蟒所噬,烂肤溃肌,久不收口。洪乃思得蛇膏以配丹方,而罗浮蟒蛇鲜现,仅留父老口传,遂作《访蟒记》,以志因缘。
洪有女弟,名青鸾,幼好道,通医。闻兄栖罗浮,亦策杖来依。青鸾于南庵外植百草,仿葛洪熬膏法,和樟脑、两面针、金银花、还魂草等七十余味,炼成"百草神油",治瘴疠、虫咬、跌打皆验。然终缺一味"鳞虫君"——即蟒油,以主大风顽痹。鸾乃发愿:"蟒不出,我不归。"遂于幽谷结小丹室,朝夕诵《黄庭》,以香花药饵为誓。

岁在壬戌仲夏,罗浮暴雨,雷电掣山。青鸾闻后崖霹雳,急趋视,见一条金花巨蟒,粗如米瓮,为雷火灼尾,脂凝如赤球,异香流涧。鸾怜之,先以百草油止其痛,再取热酒和蟒脂自煎,回涂伤处,三日痂合。蟒俯首受治,双目流泪,忽作人言曰:"感仙姑活命,愿献腹膏十斤,助成大道。"遂自张口吐黄脂成团,色若丹橘,光照石壁。鸾拜受,归而炼之,去腥存性,和入百草油,膏色转金,香闻十里。
葛洪得妹所献,复加灶泥、蛇床、白蜡为衣,丸如豆大,号"蟒油百草丹"。凡疥癣、痔瘘、火疮、冻疮,以酒研敷,随手而愈;若腹疾、霍乱,以温水送下一丸,呕止利清。洪喜曰:"外丹内膏,皆成于罗浮,此天助我也。"遂录其法于《肘后》之末,垂为世范。

丹成之日,青鸾却辞兄,欲随蟒君入山再修。巨蟒化美少年,号"丹霞子",导鸾至白莲湖侧。鸾以余膏投井,井水顿作金波,饮之者目明肌润,后人因呼"丹井"。自此兄妹分炉:洪主朱明,注书炼丹;鸾栖丹霞,以蟒油和百草,救毒蛇猛兽之伤。山中人至今称"南庵姑",每岁六月采药节,必以金线莲、还魂草投井,以续膏源,而丹霞丹灯,夜则绿光流岸,照见石壁人影,如鸾与蟒并肩云。
葛洪晚年,以蟒油合松脂,制"偃月灯",灯形如初月,置丹灶上,照炉中汞砂,现五色云,自谓得长生之奥。洪卒,灯藏于南庵石壁;鸾亦随蟒仙去,灯油不竭。南朝陈时,道士陈伯辉得壁灯,以意增损,炼成"罗浮百草油",传之后代,历七十二道工序,今列国家非遗。而丹灶泥丸、丹井水,与蟒油同佩为罗浮三宝,游人争购,以疗舟车、虫毒、跌损,香闻岭海之外。

结语
抱朴一丹,蟒油一滴,兄以著书济世,妹以春灯活人;雷火炼其形,仁心炼其性,遂使罗浮草木,尽化为药;山岚雾瘴,俱散作香。后之医者,若能悟此"内外兼修、万物同仁"之旨,则青囊一卷,丹灶一丸,皆可作度世津梁,而鳞虫百毒,亦同登大道矣。
白话文
一、序章:丹灶余烟
东晋兴宁初年,葛洪从句容辞去爵位,带着妻子鲍姑向南而行,在罗浮山定居。那里"山峦环绕青翠,飞瀑多达九百八十处",尤其是白莲湖、长生井一带,水木清华,葛洪便在朱明洞前筑屋,取名"抱朴草庐",白天炼制丹砂,夜晚注释《肘后备急方》,采集百草救治急病,炼制灶心土治疗霍乱。然而山中湿热,多有虫蛇之患,弟子们常被巨蟒咬伤,皮肤溃烂,伤口难以愈合。葛洪于是想寻找蛇膏来配制丹方,但罗浮山的蟒蛇很少出现,只在老人口中留下传说,于是他写下《访蟒记》,以记录这段因缘。
二、妹妹来到南庵
葛洪有个妹妹,名叫青鸾,从小好道,精通医术。听说哥哥隐居罗浮山,也拄着拐杖前来投奔。青鸾在南庵外种植百草,仿照葛洪熬制膏药的方法,加入樟脑、两面针、金银花、还魂草等七十多种药材,炼成"百草神油",治疗瘴气、虫咬、跌打损伤都有效。但始终缺少一味"鳞虫君"——也就是蟒油,用来主治严重的风痹。青鸾于是立下誓言:"蟒蛇不出现,我就不回去。"便在幽谷中搭建小丹房,早晚诵读《黄庭经》,用香花药饵立下誓言。
三、雷火降蟒
壬戌年仲夏,罗浮山暴雨,雷电轰击山峰。青鸾听到后崖传来霹雳声,急忙赶去查看,只见一条金花巨蟒,粗得像米瓮,被雷火烧伤尾巴,脂肪凝结成赤色圆球,异香流淌在山涧中。青鸾怜惜它,先用百草油为它止痛,再用热酒和蟒脂一起煎熬,回涂伤处,三天后伤口结痂愈合。巨蟒俯首接受治疗,双眼流泪,忽然口吐人言说:"感谢仙姑救命之恩,愿献上腹中膏脂十斤,助您成就大道。"于是自己张口吐出黄色脂肪成团,颜色像丹橘,光照石壁。青鸾拜谢收下,回去熬炼,去掉腥气保留药性,和入百草油中,膏色转为金黄,香气远闻十里。
四、蟒油百草丹
葛洪得到妹妹所献的蟒油,又加入灶心土、蛇床子、白蜡做成外衣,制成豆粒大的丸药,号称"蟒油百草丹"。凡是疥癣、痔瘘、烧伤、冻疮,用酒研磨外敷,随手就痊愈;若是腹内疾病、霍乱,用温水送服一丸,呕吐停止腹泻清愈。葛洪高兴地说:"外丹内膏,都在罗浮山炼成,这是上天助我啊!"于是将这个方法记录在《肘后备急方》末尾,留为世人典范。
五、妹妹留下丹井
丹药炼成之日,青鸾却辞别兄长,想随蟒君入山继续修炼。巨蟒化作美少年,号称"丹霞子",引导青鸾来到白莲湖边。青鸾把剩余的膏脂投入井中,井水顿时化作金色波浪,饮用的人眼睛明亮肌肤润泽,后人因此称它为"丹井"。从此兄妹分炉炼丹:葛洪主持朱明洞,著书炼丹;青鸾栖居丹霞,用蟒油和百草救治毒蛇猛兽咬伤。山中人至今称她为"南庵姑",每年六月采药节,必用金线莲、还魂草投入井中,以延续膏源,而丹霞的丹灯,夜间绿光流淌岸边,照见石壁上的人影,如同青鸾与蟒蛇并肩而立。
六、丹灯传承
葛洪晚年,用蟒油混合松脂,制成"偃月灯",灯的形状像新月,放在丹灶上,照得炉中水银朱砂现出五色云,自认为得到了长生奥秘。葛洪去世后,灯藏入南庵石壁;青鸾也随蟒仙而去,灯油永不枯竭。南朝陈时,道士陈伯辉得到壁灯,按自己意思增减改动,炼成"罗浮百草油",后代相传,经历七十二道工序,如今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而丹灶泥丸、丹井水,与蟒油并称罗浮三宝,游客争相购买,用来治疗舟车劳顿、虫毒、跌打损伤,香气远闻岭海之外。
七、结语
抱朴子一粒丹药,蟒油一滴,兄长用著书济世,妹妹用春灯活人;雷火炼制它的形体,仁心炼化它的本性,于是使罗浮山的草木,全都化为药材;山间瘴气雾气,全都散作香气。后来的医者,若能领悟"内外兼修、万物平等"的宗旨,则一卷医书,丹灶中一粒丹丸,都可以成为济度世人的桥梁,而鳞虫百毒,也能共同登上大道。
葛洪·罗浮蟒油记:http://mangshe.python.hn.cn/4587.html